Diving Fun
2024/12/09潛水風潮夯!醫師提醒4族群風險高 回上一頁
台灣四面環海,越來越多國人熱愛潛水,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、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彭忠衎表示,自由潛水及水肺潛水牽涉壓力變化,會對人體造成影響,尤其自由潛水單憑正常呼吸和屏息,十分考驗技術,屬於一種極限運動,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潛水。他建議,民眾潛水前,可先至潛水或高壓氧等相關門診評估身體狀況,如有以下疾病或狀況就不適合潛水:
1.耳鼻喉(呼吸道)相關疾病:氣喘、鼻竇炎、感冒、中耳炎、耳膜破損、慢性組塞性肺病等。
2.心血管疾病: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心律不整等。
3.心理疾病:精神官能症、幽閉恐懼症、憂鬱症等。
4.其他:補牙、癲癇、手術恢復期等。
潛水者也要小心發生潛水夫病,一旦出現關節痛、皮膚癢等症狀,就要立刻送醫,進行高壓氧治療,切記不可再次下潛,避免加重病情。曾有位年輕人第一次到東北角龍洞潛水,被教練發現氣喘發作,導致浮出水面的姿勢詭異、意識模糊,送醫過程中雖恢復清醒,但雙眼失明且出現氣胸,隨後被診斷出罹患潛水夫病,氣泡阻塞支配眼球的血管,經引流與高壓氧治療後,病情轉為穩定,視力恢復。
醫師坦言,若救治時間再晚點,恐留下永久後遺症。潛水後也不容大意,彭忠衎說,心情保持平穩很重要,若情緒過於高昂激動,將加快心跳,提高攝氧量及氣瓶消耗速度,反而讓潛水者緊張、產生心理壓力,造成惡性循環;此外,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病是最常見的潛水意外事故,嚴重者可能死亡。彭忠衎理事長提醒,若民眾要避免發生潛水夫病在內的意外,應關注潛水6大注意事項。
1.潛水前應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,確認疾病與病史。
2.選擇合格且專業的教練、設備與訓練。
3.選擇安全的水域。
4.應有潛伴隨行,不可單獨一人潛水。
5.不可長時間潛水,或短時間內潛水數次,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。
6.出國潛水者24小時後才能搭機,避免升空減壓,增加潛水夫病罹患風險。